追根溯源,最古老的“茶”字究竟是在何时、何种情况之下产生的呢?
历史上,“茶”字的字形、字音、字义都经过多次变化,有众多别称或雅号,比如茗、荼、横槚、不夜侯等,如今我们还经常通用茶和茗。
古人经常使用“荼”字来表示茶。古时候,“荼”也是一个多音多义字,不单单能表示茶。“荼”字最早出现在《诗经》里,《诗经·邺风·谷风》里就有“谁谓荼苦,其甘如芥”的描述,但此句中的“荼”到底是不是说的茶,后人经过研究考证之后所持的观点不太一致。而《尔雅》里的“荼”则明确包含了茶的意思,晋代大学士郭璞为《尔雅》做注解时,就专门在“贾,苦茶”处注明“树小如栀子,冬生,叶可煮作羹饮”,这段注释明显说的就是茶树所具有的特性。东汉年间,许慎所写的《说文解字》里也提到,“荼,苦茶叶”。可见,“荼”就是今天的“茶”。唐朝年间,陆羽撰写的《茶经》一书中有十几种关于茶的提法,但使用得最频繁的也是“荼”。
至于饮茶方式的改变,唐代以前都是煮饮法,宋代盛行的饮茶方式是煮点法,
元明时期首开撮泡法的先河。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果侵权,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